“我的名字叫党员,疫情大考显担当”系列报道之三丨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学生科团队:青春在战"疫”中绽放光华

文章来源:党建专题发布时间:2022-03-26浏览次数:280

  

有这样一支年轻党员组成的学生管理团队,他们虽然面带稚气,但在疫情防控一线,坚毅笃定,敢于担当,细致入微,迎难而上,表现得处乱不惊,老练成熟。他们进教室、走宿舍、访同学,24小时坚守,全天候在线陪在学生身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解答心理困惑,带给学生安心、暖心、信心。

“我要和爸爸一起打败病毒”——姜添耀


平时,姜添耀老师凭借他的大嗓门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是到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的风风火火和勇往直前却格外让人安心。作为学生工作负责人,他清楚自己身上背负的重任,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时刻掌握一手信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保证作出最佳决策。当系部大部分学生因疫情流调进行健康监测,最严重时刻75%学生被隔离时,凭借多年的一线学生工作经验,他深知这个时候学生最需要的是归属感。他立即调动学生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建立后勤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向隔离学生提供及时充分的生活服务,为隔离学生管理理清了头绪、找到了抓手。在开学三周的时间里,“白加黑、五加二”是他的工作常态。唯一一次天黑前回家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入住学校。当不满三岁的女儿拖着行李箱说出“爸爸,我要和你一起打败病毒”时,这个平时总是以坚强示人的“汉子”再也绷不住自己的情感,泪目了……

火速驰援,无悔奉献——崔冰艺


开学前,崔冰艺老师被借调到教育局工作,当时仍处于哺乳期的她为了全身心开展工作毅然给小宝宝断奶。在教育局工作期间,当她得知学院疫情防控进入“战时”状态需要她时,为了可以快速归队,她连做两次核酸检测“火速驰援”。返校后,崔老师没做任何调整立即进入状态,快速了解相关政策,科学建立学生流调数据库,畅通战时信息沟通机制,优化信息摸排方式,建立战时状态日统计表,动态更新并及时与其他工作群共享,为系部快速、准确上报各种数据立下汗马功劳。

查漏补缺,无缝衔接——咸友敏


为了保证整个科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运行,咸友敏老师凭借自己沉稳的性格和过硬的综合能力,在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化身为查漏补缺的“万金油”。下发通知时,她总是预想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做好预案;数据出问题时,她总是耐心查找疏漏;当其他同事忙得不可开交时,她帮助处理琐碎工作的同时叮嘱大家注意休息吃饭;师生精神紧绷时,身为团总支负责人的她积极开展疫情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策划开展文体活动,使全体师生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同时,她还及时梳理系部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志愿者工作事迹并通过多种手段向隔离学生推送,让学生学会了理解,懂得了感恩,相当一批学生在隔离期间就提出解除隔离后担任志愿者的请求,形成了强大防疫凝聚力。

关爱学生,主动担当——张婕


刚入职不到一年的张婕老师是2021级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四个班134名学生的辅导员。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和学生同一时间入学的张老师对班级134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特点如数家珍,成了学生眼里让人亲近的大姐姐。疫情卷土重来以后,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开始按照防控要求进行隔离。作为辅导员的她每天关注班级隔离学生的生活问题,及时为因疫情产生烦躁情绪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学院封闭管理时,张婕老师率先请命、主动担当,认为在此关键时刻自己作为辅导员应该始终和学生们在一起。她坚决地说道:“这种时候我不能回家,我回家了也放心不下四个班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在学校我才安心。”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青年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忙而不乱,精准摸排——马茜


如果说学生科是系部学生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部,入职刚满一年的马茜老师则是整个工作中的“中枢神经”。马茜老师作为学生科年龄最小的一员,“临危受命”的她却能迸发出强大能量。她在担任152名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同时,还是全系学生疫情防控工作联络员。精准摸排、统计数据、信息报送,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教室、餐厅、学生宿舍、核酸检测点、办公室,每一处都有她的身影。每天全系学生中重点人员信息、核酸检测名单等各项数据的梳理、统计和上报,都要求她对全系所有学生的状态做到底数清楚、精准全面、心中有数,同时还能在应对各种临时下发通知和突发情况时做到临危不乱。身为疫情防控联络员的她,曾创下一周七天每晚都送发烧学生到医院就诊的纪录。然而,在她瘦小的身躯下却藏着无穷的能力,能够让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保证数据统计和传达上级指令过程中不出任何纰漏。

用青春书写奋斗,用行动淬炼初心。疫情之下,这支青年党员团队用坚守和陪伴筑起充满温情的防疫线,为学生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