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隔了师生面对面交流,但激发了旅行与康养管理系党支部线上“三度”教学的探索精神,生动且直观的网上互动,让教学更加入耳入脑入心,生动抒写了教育工作者在战“疫”斗争中的责任与担当。
思政教育有“高度”
将有“温度”“硬度”“速度”的抗疫故事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将战“疫”思政教育转化为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让每位教师和学生见贤思齐学榜样,以身作则作榜样。
旅行与康养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李红同志为全系师生开展题为“在抗击疫情大考中锤炼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党课。
人文教育有“温度”
青年党员教师李柯同志和周晓倩同志勇于担当,主动提出留校协助学生管理工作。考虑到学生可能因长时间“禁足”产生焦虑情绪,李柯同志24小时在线为系部师生提供心理服务与援助,以增强师生疫情期间的心理韧性。同时,针对于封闭在校学生和单独隔离学生,李柯和周晓倩每日定时走访学生宿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健康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了“面对面”+“键对键”的双向暖心服务,牢牢筑起阻断病毒蔓延的心理健康防线。
专业教育有“深度”
为确保线上线下教学等质同效,支部专门构建联动平台,健全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借助腾讯会议、微信、学习通等信息化软件,采用线上“直播+点播+互动答疑”、线下“课堂+微课+讨论解惑”的教学组织模式,实施“线上+线下”双岗班主任负责制、“校内+校外”集体备课协商制、“家庭+学校”互动交流反馈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以“学”战“疫”赋能。
青年党员教师于海燕,护理课因地制宜演练,让学生们既实践了理论,又联系了家人感情,一举两得!
党员闫凯老师的手工课堂上,与同学们一同动手实践,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变得活灵活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