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铃声、手机铃声、打印机声、键盘敲击声、讨论声此起彼伏……夜已深,但走进学院的行政楼,看到的依然是一派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
组织调度,统筹一盘棋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办公室党支部作为战“疫”上承下达的“中枢”,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在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发布通知上百条,制定校园疫情防控方案40余个,组织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几十场,配合完成上级专项检查十余次……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支部党员们夜以继日奋战的身影。
得到封校通知后,党支部书记崔凯同志主动要求每晚在校留守,当起了学院的“守夜人”,把办公室当寝室,手机24小时接收消息。行政楼217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陪伴着杨建新同志制定出一个又一个校园疫情防控方案,从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隔离管控方案,到浴室使用办法、快递消杀规定,每一处防疫细节都是“头等大事”。疫情期间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常有紧急会议召开,倪玉梅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协调安排,布置会场事宜,确认参会人员,细心负责,时刻待命。入职半年的温馨同志,是办公室最小的“95后”党员,疫情期间每天接到上级文件多达几十份,常常要晚上九、十点钟从宿舍赶到办公室收文,查收、请示、下达、传阅,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及时细致。
无缝排查,织密一张网
是否疑似症状、是否做过核酸、是否出市出省、是否变更隔离状态……要建立严密的防疫安全网,疫情排查至关重要。自本轮疫情开始,每日排查、统计全院800多名教职工和数以千计的教职工共同生活成员的疫情信息,已经成为张海宁、杨冠池同志的工作常态。
不同地点、不定时出现的疫情和不断更新调整的疫情管控政策,使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紧急数据上报的情况,不仅要求排查迅速,还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隔离原因、社区管控状态等都需一一落实。此外还要负责及时、准确地为教职工、联络员在防疫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各种情况问题,两人常常忙至深夜,一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
同样电话常常处在通话中的,是负责全院疫情防控数据调度报送工作的张兴梅同志。仅封校管理期间累计报送的各类数据就达万余条。每条数据,都需经过逻辑校验、大数据查询等多项流程的核对,容不得半点马虎。疫情形势严峻时,人员摸排、公安追溯更是24小时不分昼夜。
封校期间,教职工每日的核酸检测,总是离不开商昌敏同志细致的安排:错峰检测、维持秩序、登记信息、逐人核对,未检测的逐个通知,确保无一遗漏。
加压鼓劲,凝聚一条心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的排查、检测、隔离以及各方面的服务工作,都离不开全院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而在这其中,宣传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激发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张仁善、翟芳平等同志策划实施了“攻坚有我在、一线作先锋”“我的名字叫党员,疫情大考显担当”两个系列报道,将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各党支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团队,反复琢磨提炼,深挖党员精神,强化正向引导,擦亮学院党建优势品牌,常常忙至深夜。截至目前共发布疫情防控典型事迹宣传稿件近20篇,让党旗红在疫情防控一线更加鲜艳。
一台单反、一部手机、一双运动鞋,是王樱瑾同志日常工作的“标配”。从拍照、采访到写稿、排版,昼夜加班加点,践行着“一个人也可以是一支队伍”的新闻采访精神。封校期间她主动留校,第一时间将校园正能量向师生和社会传递,疫情期间发布新闻稿件20余篇,拍摄战“疫”短视频10余个,将青春绽放在抗“疫”一线。